《一九四九的別離》
這個故事發生於一九四九年,這是一個迷惘恐懼的年代,政府在恐懼,百姓也在
恐懼,每個人都在恐懼會不會今天看到的人,就是明天的敵人。

主角小軒的爸爸早在四年前就過世了,他被日本人掉到南洋當兵,結果就沒有
回來了,為了生活,小軒的媽媽麗春離開花蓮到外地找工作,是阿嬤把她帶大的,後
來,阿嬤也去世了。小軒帶著被燒得只剩一角的照片尋找媽媽,在小乞兒土豆幫
忙下,往台北找尋媽媽。但是,命運乖舛的他們遇上人口販子,被賣入火柴場當下
人,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,即使每天吃不飽、還常常被打,小軒都一直告訴自己,一
定要早到媽媽!

我覺得這個故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小軒和土豆因為相信了陌生人
的話,要順道載他們去台北,而上了陌生人的車,卻不知道自己其實是上了人口販
子的車,這裡告訴我們,不可以隨便相信陌生人;還有,他們要從火柴場逃跑的勇氣
和小軒要找媽媽的決心都值得我們去學習,因為要從火柴場逃跑是一件非常困難
的事,他們也知道,逃跑被捉到的後果,這些卻都只為了與小軒的媽媽相遇。我最
喜歡最後一章-有媽媽的地方就是天堂的其中一段:三人走到了火車站,站前的台
階上,還躺著幾個小乞丐,小軒向麗春要了些錢,走向前去,在每一個破碗裡都放了
一些錢。小乞丐打從要飯開始,還沒見過這麼大方的小孩,紛紛睜大樂眼看。或
許,是因為小軒當過像乞丐跟人討飯的生活,知道那種飢餓的感覺,以同理心去給
小乞丐錢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