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/ 蔣勳/ 導讀
出版社 / 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
二、內容簡介
美學大師蔣勳 建國百年 精采代表作
美學大師蔣勳親自帶您與元朝四大畫家之首黃公望,共遊六百年前富春江山水,如坐舟中,舟行江上,忽遠忽近,忽快忽慢,如見四季,晨昏晦明,變化莫測。
聽-悠然遠山婉轉起伏,餘音嫋嫋,迴盪山水;看-濃墨淡墨交錯重疊,虛虛實實,綿延悠長。
猶如閱盡萬般繁華,愛恨恩怨,船過水無痕……。
(富春山居圖)是元朝四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,也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。這幅圖卷在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,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。順治年間收藏家吳洪裕得到此卷,愛不釋手,臨終下令火殉。雖經搶救卻燒成兩段,前端51公分現由浙江博物館收藏,後段640公分則收藏在台北故宮。這幅山水圖卷流傳至今六百餘年,經過兩岸藝文界多年奔走努力最近,總算讓前後兩段巨作於2011年6月在台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。
為了讓看展和無暇看展的讀者更容易瞭解這幅中國十大名畫瑰寶,信誼基金會特別邀請美學大師蔣勳執筆、設計大師王行恭設計指導,親自帶領讀者認識富春江山水之美,進入富春江與傳奇收藏的故事,細細體會黃公望靜觀豁達的人生體悟與老莊道家哲學,以及(富春山居圖)長卷與(剩山圖)的雋永情懷,讓讀者能更清楚了解這曠世鉅作,也讓觀畫者獲得不可或缺的觀畫基礎。
黃公望,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大畫家,與吳鎮、倪瓚、王蒙合稱為「元四大家」,並被推為元「四家之首」。(富春山居圖)是他八十二歲上下富春江創作的山水長卷。原作為六張紙連成的畫卷,接裱而成大約長近七百公分。畫中描繪富春江一帶秋天景色,近山線條皴擦,遠山淡墨渲染,沙渚兩岸,樹石錯落,極富變化。這幅長卷在元代以後成為歷史巨作,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,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。
(富春山居圖)寫江岸山巒疊嶂,渾厚大氣,是在描繪客觀風景,也同時抒寫胸中豁達的襟懷。圖卷裡傳達了他信仰的老莊道家哲學,萬物靜觀,沉澱出清明悠遠的生命情懷,對生活在匆忙急迫中的現代人,更可以提供精神上的另一種嚮往。
(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)導讀是故宮合璧展期中唯一展覽導讀,由設計大師王行恭美學指導、美學大師蔣勳執筆,全書雪銅紙全彩精緻印刷,並附完整拉頁全覽圖,兩大名師合作推出,絕對值得您傳世珍藏。
三、推薦的原因
在近代華人文壇上,有許多人兼拿畫筆與文筆,兩方面都傑出的人屈指可數,蔣勳即為其一。
從學生時代便追隨蔣勳的腳步吟詠文學、探索美學。選修現代詩的課程時,更在教授擔心與質疑的眼光裡,堅持以蔣勳新詩作為報告的主題,終究贏得教授讚許的評價。
美學的蔣勳,在藝術體系中灌注人文感性,不時透露溫柔敦厚的底蘊。文學的蔣勳,則有著另一番風景。
由大師蔣勳導讀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,必將成為傳世之作。
四、動人心弦的段落
1. P10「虛」比「實」更飽滿,是在太多的擁有之後懂得了「捨」的意義。
2. P11老畫家晚年自號「大癡」,聰明去盡,畫卷結尾,高山陡峻之後,一帶遠山婉轉起伏,如餘音嫋嫋,在山水間迴盪,彷彿還在說著人生的執著與領悟。
3. P16北宋范仲淹的題記是大家最熟悉的句子:雲山蒼蒼,江水泱泱,先生之風,山高水長。這是紀念顏子陵的名句,但也是書寫富春風景的名句,用來品評黃公望的<富春山居圖>圖卷似乎也一樣合適恰當。
4. P19「風煙俱淨,天山共色」是在書寫自然,「從流飄蕩,任意東西」卻可能隱喻人事心境,吳均的「與宋元思書」一面歷述風景山川之美,一面借山水啟迪人性。「望峰息心」、「窺谷忘返」,這裡說的「峰」與「谷」也不只是自然的山峰與谷壑,同時更是說人生的高峰與低谷吧。。
5. P19唐初駱賓王到富春江七里瀨嚴子陵釣台,寫了有名的「釣磯應詰文」,武則天時代,在政治鬥爭中頗多感慨的駱賓王,在釣台附近看漁人釣魚,看魚兒「貪而吞之」,看魚兒上鉤,「掉尾揚鬐」、「鼓鰓濡沫」、「屈體求哀」,駱賓王看到的,文字記錄感慨的,當然不是魚,而是在政治權力中爭逐貪婪的悲哀生命。
6. P20唐代的李白也來過富春,也到了嚴子陵釣台,留下了仿古風的詩句:松柏本孤直。難為桃李顏。 昭昭嚴子陵。垂釣滄波間。
身將客星隱。心與浮雲閑。長揖萬乘君。還歸富春山。清風灑六 合。邈然不可攀。使我長嘆息。冥棲岩石間。
7. P21宋代蘇東坡……留下了著名的「行香子」──
一葉舟輕,雙槳鴻驚。水天清,影湛波平。魚翻藻鑑,鷺點煙汀。過沙溪急,霜溪冷,月溪明!。重重似畫,曲曲如屏。算當年,空老嚴陵。君臣一夢,今古虛名。但遠山長,雲山亂,曉山青!
8. P21富春江山水像是鬆開古代君臣恐怖緊張關係的唯一救贖,蘇東坡最能領悟富春江山水與悠長時間的關係,「沙溪急」、「霜溪冷」、「月溪明」,是同一條溪水在不同時間長河裡的變化。「遠山長」、「雲山亂」、「曉山青」是山水在晨昏晦明中的變貌,也直指人生心境的遷異了。「遠山長」、「雲山亂」、「曉山青」,也許正是觀看黃公望「富春山居」圖卷山水綿延變幻最好的注腳。
9. P21一代一代的人都到了嚴子陵釣台,一代一代的人都到了富春江,都看到了不同的山水。山水晴、雨、晨、昏、雨、霧、寒、暑、晦、明,時時與時序推移遷變。山水使人笑,使人哭,使人喜悅,使人憂傷,也許,山水常常只是觀看者自己內在的風景吧。
10. P23黃公望像是要總結這一切富春江的故事,畫出一幅娓娓道來的山水長卷故事。。
11. P 27黃公望〈富春山居〉圖卷末有畫家在至正10年親自寫的跋尾,是了解黃公望這件傳世傑作第一手的最好資料,欣賞〈富春山居〉,不妨先讀這一段詳細的創作自述:至正七年,僕歸富春山居,無用師偕往。暇日於南樓援筆,寫成此卷。興之所至,不覺亹亹布置如許。逐旋填劄,閱三、四載,未得完備。蓋因留在山中,而雲遊在外故爾。今特取回行李中,早晚得暇,當為著筆。無用過慮,有巧取豪敓者,俾先識卷末,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。十年,青龍在庚寅,歜節前一日,大癡學人書于雲間夏氏知止堂。
12. P29「亹亹」是在漫長時間裡的積累經營。不急著完成,三、四年間,想到就畫一點,興致來了,隨意塗染堆疊,沒有安排進度,像在時間裡經驗「成天下」的耐心、緩和與從容。
13. P29黃公望說「無用過慮」,覺得師弟鄭樗有點太過小心計較吧。「過慮」二字好像是溫柔的諷諭,都做了道士,取名「無用」了,卻還用心「過慮」一張畫的「巧取豪奪」,計較一張畫的下落嗎?
14. P29「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」──八十二歲的黃公望隱然覺得創作如此艱難,這長卷像是回首自己一路走來的風景最後的領悟。
15. P29〈富春山居〉長卷流傳人間,果然如黃公望所預料,不斷發生「巧取」與「豪奪」的事。一生替人卜卦的黃公望,彷彿料事如神,或者,太透澈人間的徵逐是非,不妨在題跋裡為自己的畫作卜上一卦,留在歷史上,使人省悟,或使人發噱一笑吧。
16. P40美在時間裡存在或逝去,其實都有俗世不可解的蒼涼。
17. P41美的眷戀深到如此,愚癡、執著、纏縛、牽絆,無法放手,無法瞑目。在「捨得」與「捨不得」之間,取號「問卿」的吳洪裕好像還有跟自己問不完的對話。
18. 鄒之麟懷念「愛根未割」的好友問卿,懷念〈富春圖〉,在自己畫的〈富春仿本〉卷末寫了一首詩──山川圖畫自天然,何必丹青借筆傳。此日真形已殘敗,卻憐紙上化為煙。世盼分明是畫圖,一飜過眼一飜無。劫灰已作千年話,何有區區一卷乎。
19. P78被誤判為偽作,像是不幸,卻使〈富春山居圖〉長卷在「冷宮」裡沉潛多年,逃過過度被愛戀的危險與傷害。
20. P92淡淡遠山,漸行漸遠,暮秋深時,江山只是一線,只是一綿延的細細羽音,高亢寂寥,持續不斷,像極了宋元詞曲裡常用的「寒蟬」。
21. P96還原歸零,就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罣礙。
22. P130東方美學,一貫「癡」的傳統,為真實活潑人性留了一脈香火。「癡」,所以可以「雖千萬人,吾往矣」。「癡」,所以可以佯狂,可以離經叛道。
五、延伸閱讀
1.《富春山居圖》合璧展
2.美學大師蔣勳導讀~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」
3.20110710《殷瑗小聚》山水合璧 --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
4.蔣勳教你看「富春山居圖」 2011-06 天下雜誌 474期 作者:李雪莉
5.大愛科普《發現》大痴若愚 - 富春山居圖
6. 元代的繪畫歷史概說
元代文人畫
元代(1271~1368年)藝術顯著的特點是「文人畫」的興起,繪畫重視主觀意趣和筆墨風格的表現,詩書畫進一步滲透結合。人物畫相對減少,題材上多以山水、花鳥、松 石、梅、蘭、竹為表現對象,技法上更加注重筆墨效果,有逐漸脫離描寫現實的傾向,把宋金以來形成的文人繪畫推向新的高潮。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在元代繪畫發展中已躍居重要地位。
文人畫的特點
文人畫作者必須具有多方面文化修養的人,作畫目的主要用以抒發作者主觀情趣,非為出售牟利。吳鎮說:「戲墨之作,蓋士大夫詞翰之餘,適一時之興趣。」黃公望說:「畫不過意思而已。」
作畫題材,主要是花鳥竹石,水波煙雲,很少畫人物。多以物寓意,富哲學意味,給人以豐富的聯想。如以松喻人之剛正不阿,以竹喻人之節操持正,以梅喻人之不畏艱難,以蘭喻人之孤芳自賞,以菊喻人之品行端正,以荷花喻人之出汙泥於不染等等。
作畫方法不受程式束縛,因需而異。如東坡畫竹用朱砂,有時畫竹不分節,從根到頂一筆而上,有時又用蔗渣畫竹。
形象處理上強調神韻,而忽視形似,形似被看得無足輕重。倪雲林說:「僕之所謂畫者,不過逸筆草草,不求形似,聊以自娛耳。」湯垕說:「古人以形似為末。」文人畫不曾把真實地再現事物的表象作為創作的目的,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內在神韻作為最高的藝術追求。
藝術形式強調詩、書、畫、印結合,融多種藝術於一爐,相互生輝,完美地體現了文人畫的特徵。書法中的點、線和筆畫間的組合,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,而且是重要的、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欣賞對象。運筆的疾徐輕重,點線的疏密粗細所形成的特有的節奏和韻律,要能體現出畫家創作過程中特有的心態、氣質和個性,並將這些與所表現的事物的形神有機締結合起來,做到心手相應,氣力相合,跡雖斷而氣連,筆不周而意周。文人畫重水墨甚於色彩,講究墨分五色摒棄華艷,唯取真淳,也成文人畫的特色。
上述文人畫的特點,後來發展成講究「筆墨的氣韻」的審美觀。以簡單的點、線筆墨表現心中理想的自然,因其簡約行事,能抓主旨,直達事物之本質,與『現代繪畫之父』塞尚之理想吻合,因此文人畫其實已隱含現代藝術的理念,是進步的現象。這種含現代簡潔原理的文人畫,啟蒙思想比西洋早9世紀(北宋蘇東坡的理論),成熟技法(元代)比西方早6世紀以上。
元四大家的山水畫
元四大家技法上以宗董、巨為主,審美情操、藝術見解都傾向超脫世俗,喜描寫閑適、寧靜的意趣,突出筆情墨韻和抒發作者的主觀心緒,對後世傳統文人畫影響很大,他們是︰
黃公望(1269~1354年),取法荊浩、董源諸家,加以融化,以水墨或淺絳設色作畫,蒼潤渾厚,為明清文人畫家所師法。代表作有《富春山居圖卷》(1350,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《九峰雪齋圖》、《快雪時晴圖》等。
吳鎮(1280~1354年),吸取董源、巨然皴法,筆墨雄秀清潤,表現蒼茫象,喜作漁父圖。代表作《雙松圖》(1326,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《洞庭漁隱圖》(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《竹譜冊》(1350,台北故宮博物院)。
倪瓚(1301~1374年),字雲林,所畫山水主要表現太湖風光,喜用折帶皴表現山石,意境清幽而荒寒蕭索,帶有孤寂之感,絕少設色,為明清畫家所推崇。代表作《容膝齋圖》(1372,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《六君子圖》等。
王蒙(1301~1385年),山水多表現隱居生活,喜用牛毛皴畫山石,筆墨層次豐富。代表作《秋山草堂》(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《青卞隱居》、《花谿漁隱》、《具區林屋》(台北故宮博物院)等。
六、芹樺的感想
1.富春江山居圖是還沒有說完的河流的故事,是藝術史上不朽的傳奇,黃公望在八十二歲時落款,當時是庚寅年。有趣的是,這張畫在三六○年前的庚寅年被燒成兩段;而2010年兩岸決定合璧,也是庚寅,所以,這幅畫歷經三次的庚寅,又短暫重逢。精通易理的黃公望彷彿為自己的畫卜了一卦。 傳奇待續。
2.在講求績效與物慾的現代社會,富春江山居圖不啻為一記警鐘,所蘊含的老莊哲學值得人們細細品味。
3.套句現在火紅的流行語,黃公望才是真正的「淡定」,所謂淡定並非冷漠斷絕,漠然無情,而是歷經千山萬水、波濤起伏之後才能領略的生命情境,才能從容優雅,不僅具備寵辱不驚的勇氣,更淬礪出卓越非凡的能力。因為愛過痛過,所以懂得寬容溫厚。
4.蔣勳說:「唯有美能救贖人類。」何其有幸,臺灣能有蔣勳,足以與對岸的余秋雨相輝映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