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書名:蓮葉清單 -- 簡單生活七步驟

著者:瑪莉安.馮.艾克.麥肯(Marian Van Eyk McCain

出版年:2008年9月16日初版

出版地:臺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

出版者: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
頁數:271頁

內容簡介:首先,請你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,思考簡單這件事。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子?深入其中去感覺你真正想要的生活。不要想得到一清二楚、有條不紊的答案,只要讓你的思緒自由奔馳就好。在你默想這些問題之後,我們來看看你可能會是那一種類型的簡化族---

(一)、儉約型:這些人當中有很多是不得不如此。他們之所以簡化生活,是因為想要或被迫靠著非常微薄的收入過活。

(二)、去蕪型:他們是終於沒有空間可以擺放物品,開始覺得自己囤積的「東西」,光是數量就讓他們覺得沒輒的那些人。擺脫掉很多物質的東西,會感覺更輕盈、更自由。

(三)、浪漫型:夢想在鄉下某個地方蓋間自己的乾草屋,養一頭自家的牛,種些香草植物,過著「美好生活」的浪漫人士。

(四)、淺綠型:覺得自己沒有更努力遵循「三R」,也就是「重複使用/修好再用/回收利用」的原則。

(五)、深綠型:為深層生態學全力奉獻的人,他們相信任何一種型態的生命體都有與生俱來的價值,但是我們的文化太過於偏重人類的需求。

(六)、求道型:想要活得更簡單,捨棄生活中使他們偏離精神目標的一切,比如金錢、財產等等,進而在精神上和宇宙萬物建立更深連結的人。

(七)、隱居型:高度敏感,受不了現代生活的步調,想要平靜、獨處和感覺「遠離一切」的人。

(八)、養病型:已經吃到一記警告他們要減緩生活步調的「當頭棒喝」,像是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健康危機的人。

(九)、減速型:通常是功成名就的主流人士,有的提早退休,或乾脆辭職,然後改變生活方式,過得比較簡單、沒有壓力。

(十)、本土型:反對全球商業化的人,相信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支持全球通吃的大企業,只要生活在自己當地的經濟體系裡,而且留在地球上的足跡儘可能愈輕愈好。


心得評論:

作者提供了許多方法,目的是要幫助我們尋找自己的簡單生活,並進而維護地球,所以,邁向簡單的生活似乎是現在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且刻不容緩的課題,因為簡單的生活不僅讓我們個人的身心靈都得到健康,更是讓我們的地球得以永續生存的必要條件。因此,接下來我想把簡單生活的意義放大,也希望藉此強化大家對邁向簡單生活的理念,以下與各位分享的是有關這顆星球的故事------

生命是宇宙的奇蹟,開始於40億年前,人類只得20萬年歷史,但卻破壞了生命必須的平衡。

美國是最先發現和利用珍貴而具革命性能量的「黑金」,石油把人類從辛勞的犁土解放出來,令人類從時間的束縛解放開來,令大部分的人得享從未有過的舒適,僅僅一代人的時間,地球發生根本變化。過去六十年,人類人口倍增,超過二十億人口移居城市,如今地球上有七十億人口一半住在城市。

我們的農業靠石油推動,它養活地球上雙倍的人,但卻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完全倚賴石油。機器取代人力,一公升石油等於一百雙手在一天產生的能量,美國只有三百萬農夫,他們出產的穀物,可以餵飽二十億人,但大部分穀物並非用作食糧,就像其他工業國,世界上超過五成的穀物是用來餵食牲口或作生化燃料。

農業免除了對土壤和季節的依賴,令一小片土地出產前所未見的豐富收成,適應了土地及氣候的穀物,被多產和易於運輸的品種所取代,於是在上一世紀,農夫在過去數千年哺育發展的四分之三品種全部絕種。耕地的拓展和單一穀物的種植鼓勵寄生蟲的繁殖,石油化工革命帶來的殺蟲劑把它們殺光,農作失收和饑荒成為湮遠回憶,但有毒的殺蟲劑卻滲進空氣、泥土、動植物和河海,入侵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細胞核心。

國家越發展,國民吃肉就越多,為了滿足富裕人口激增的肉類消費,牧場以集中營方式繁殖牛群,然後迅速地被宰殺,餵飽人類永遠不滿足的腸胃,如此週而復始,牛從誕生到被端上人類餐桌之前,終其一生可能從未見過草原,他們全靠卡車運來的飼料養肥,被數百萬牛隻踐踏的遼濶飼場寸草不生,一隊隊卡車從全國各地運來數以噸計的穀物、黃豆和豐富蛋白質的顆粒,最終變成一噸噸的肉,結果是生產一公斤馬鈴薯要一百公升水,一公斤米要四千公升水,一公斤牛肉卻要一萬三千公升水,更別提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被耗掉的石油。

濕地占了地球表面6%,在恬靜水面下的廠房,其會過濾水份消化污染,沼澤是淨化水份必需的生態環境,也是調節水流的海綿,潮濕時吸水,乾旱時放水,但人類為了開發更多土地,往往把沼澤變成牲畜的草地或可耕種建屋的陸地,在上一世紀,地球一半沼澤被消滅。地球之肺-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,大量儲存二氧化碳的雨林,也變成製造肉品的飼料基地,遭濫墾的95%耕地,都用來種大豆製成畜牧飼料,用來餵飼歐亞兩洲的禽畜,不過40年間,其面積已縮小20%。婆羅洲,全球第四大島嶼,全島滿佈原始森林,以目前伐林的速度,十年內它將會完全消失。

畜牧業對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遠超過交通、飛機、汽車這些項目的總和,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統計,畜牧業高污染,已經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,危害甚至超過交通運輸業、石化業,證據顯示,肉類產品已經構成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氣體總排放量的1/5。而畜牧活動和暖化的氣候所造成的缺水危機,估計2025年以前,將會影響20億人口的生存。

※問題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,而是我們確信,但錯誤的事實。     馬可吐溫

有很多人認為,全球暖化的問題並不存在,他們的想法是地球的面積太大,人類不可能對環境造成長期損害。也許曾經如此,但是這觀念不再正確,原因是,地球生態系統最脆弱的部分,就是地球的大氣層,因為大氣層非常薄,就像你在圓球上塗一層漆,那層薄漆和圓球體積的比例,與地球與大氣層的比例,幾乎是一模一樣,所以人類有能力可以改變它的結構。

人類就像是溫水裡的青蛙,就算水溫不斷升高,牠也會一直坐在水中,直到牠被救出來。把青蛙救出來很重要,不過重點是,人類的集體意識和那隻青蛙很像,有時候要受到極大的刺激,才會知道危險,地球的改變看似緩慢但其實很快。

任誰都看得出來,這個星球已經愈來愈熱,近年來,氣溫持續地激烈上升。2003年歐洲發生致命熱浪,估計共有3萬5千人喪命,印度當年的溫度高達攝氏50度。這也包括海洋的溫度,當海洋的溫度暖化,就會造成威力更強的暴風,美國也創下最多龍捲風的記錄。自然課本勢將改寫,他們說南大西洋不可能有颶風,但2004年巴西首度遭到颶風襲擊,2005年夏天更創下歷史新頁,颶風艾蜜莉率先襲擊猶加敦半島,另外是卡崔納颶風,卡崔娜在美國佛州上方形成時,仍是一級颶風,但在經過墨西哥灣的溫暖海水後,使得它的強度愈來愈強,風速增強,濕度當然也跟著增加,結果造成死傷慘重,損失數十億元。

這些造成氣候改變的現象,也影響了一年的四季,來自荷蘭的研究報告,25年前候鳥來臨的日期是4月25日,雛鳥在6月3日出生,剛好是毛毛蟲出生的時候,這是大自然的法則,但是經過20年的全球暖化,毛毛蟲提早兩星期出生,結果雛鳥出生得太晚,沒有毛毛蟲可吃。全球暖化,大約有數百萬的生態現象,受到影響。另外,世界上有許多城市,建立在沒有蚊害的寒冷山區,現在蚊子因為全球暖化飛到山區,帶來許多令人擔憂的傳染病源,並且散播到其它地區。不只是蚊子,還有其他傳染源,光是過去這25年以來,就發現30種全新傳染疾病,例如SARS就造成重大傷亡,還有抗藥性結核病及其他疾病,有些絕跡的傳染病,又再度爆發,比如說禽流感,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。世界各地的珊瑚礁,也因為全球暖化及其它因素,造成珊瑚白化,三成已消失,依賴珊瑚礁維生的魚類也遭殃,總體而言,物種的絕種速度,比自然淘汰率高出一千倍。

南北兩極地球暖化的影響最明顯,原本長年不化的冰冠,比40年前削薄了四成,2030年會全部消失,另一說法是2015年。北極格陵蘭島上並沒有工業存在,但島上的大冰原受地球其它地方排放的溫度氣體所影響,冰冠融化的速度連最悲觀的科學家,十年前也預測不到,格陵蘭的冰佔地球淡水兩成,若溶化,海平線會升高七米,海平線升高,地球各處低窪地區將大受威脅。過度開發資源正威脅所有品種的生存,氣候變化使危機加深,到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生物可能絶種,並可能因此出現至少二億的環境難民。

另外,自1950年起,世界人口增長一倍,但漁獲由每年一千八百萬噸劇增至一億噸,數以千計的加工漁船淘空海洋,四分之三漁場正被搜捕一空,大魚已所餘無幾,因為沒有時間繁殖,我們把上蒼賦予的生命循環摧毀了,以目前進度,2050年海洋將無魚可捕。

我們炮製了自己都無法控制的現象,我們的源頭、水、空氣各生命形態全都互相連結,但這些連結已遭破壞,印第安人有句極富智慧的話:「等到最後一條河被污染,等到最後一棵樹被砍掉,等到最後一條魚被捕捉,然後才會明白,原來鈔票是不能吃的。」這句話聽起來平淡,但道出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恣意破壞、唯利是圖的愚昧無知。

我們既然知道了這些事實,就應該採取更多行動,改變的時間不多了,未來十年是為地球負責的最後機會。身為人類,不管是哪一國人,我們都要想辦法提出警告並採取行動。全球暖化是每一個人造成的,但是我們都能改變生活方式,要做負責任的消費者,想想我們買什麼、吃什麼?英國前披頭四樂團主唱保羅麥卡尼,站出來集結支持他的眾多名流一起呼籲,一個禮拜有一天不要吃肉,為拯救地球而努力,這並非要大家什麼都不要吃,只希望大家從一週有一天不吃肉開始,而台灣的素食作家蘇小歡及徐仁修也已於9月21日正式發起台灣版的「週一無肉日平台」。另外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、步行或騎單車、使用再生能源(例如太陽每小時供應地球的能量,相當人類一年的消耗)、省電的電器用品、購買高省油量汽車、使用循環再造的紙張….等等,積少成多,就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,阻止大氣層變厚,造成全球暖化。

「美麗寶島,四季如春」是小時候最常聽到對台灣的讚美詞,不過因人為因素的環境破壞,現今只能依著落差極大的溫度變化,才能感覺得到季節的轉換,也許我們的後代會自問:我們的父母在想什麼?當他們有機會時為什麼不覺醒?八八惡水災害還未退散,環境危機更在劇烈惡化,台灣澇旱危機來臨,強颱數量還會增加,受全球暖化影響,氣溫持續飆高,冰融持續,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一公尺,屆時屏東林邊、佳冬、彰化甚至台北盆地等台灣一成多的土地都將泡湯無法住人,加上山區土石流頻傳,大自然的反撲,提醒台灣的人民,該有些積極的環保作為了!因此,你準備改變生活方式了嗎?政府提出的「節能減碳」不應只是官方用語,或淪為一些標榜自身是環境愛護者的新聞用語,為了我們自己,也為了我們的下一代,請大家開始動手做環保,保護我們的地球!

最後,希望我今天的報告能帶給各位一些有用的資訊及省思,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,開啟自己的簡單生活之旅。

參考資料:高爾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

盧貝松「拯救地球」

台灣生態學會季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