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作者:史蒂文.謝平 原文作者:Steven Shapin 譯者:許宏彬、林巧玲 出版社: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:2010年07月30日 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789866723421 裝訂:平裝
本書作者累積十餘年有關十七世紀「科學革命」的歷史研究,集合各家說法,呈現對科學革命的最新詮釋。作者從啟蒙時代講起,將科學革命置於社會脈絡中去解讀,說明當時各種互相衝撞的信仰、實作與影響,終於讓「科學」從純粹依靠理性的邏輯推演,轉而重視實驗與觀察。

  歷史上沒有科學革命這個事件,但本書要討論的正是科學革命。不久之前,歷史學家還很肯定的說某件事情真的發生過;這件事情徹底改變了人對自然界的既有知識,讓世界在十七世紀左右進入了「現代」。

  一九四三年,法國歷史學家夸黑讚揚科學革命是希臘時代以來,「人類心靈所達到,或說所承受過最深遠的革命。」幾年之後,英國歷史學家巴特菲爾德又說,科學革命「光芒掩蓋了基督教崛起之後的一切成就,相形之下,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只是歷史的插曲……(科學革命是)現代世界與現代心智狀態的真正起源。」

  從古代到現在早期這段時間,「revolution」這個字並沒有「革命」的意思,而是指「週期的循環」。直到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哲學家的作品才將「revolution」當成「逆轉」,指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全新事物,他們用「revolution」這個字的新意義來說十七世紀的科學領域開始革命。也許我們可以說,將「revolution」視為巨大變化的觀念,最初是用來指科學領域的事件,後來才引伸到政治事件。因此,科學革命是最先出現的一場革命,之後才有「美國革命」、「法國革命」、「俄國革命」。

本書特色

  作者希望本書是方便教學用的簡論,多年來一直把不同版本給學生試用,聽取他們的回饋。

  不需要任何數學或物理學背景也能瞭解本書。

  大受普通讀者歡迎,現已翻譯成十六種語言。

作者簡介

史蒂文.謝平

  曾任職於愛丁堡大學科學研究小組、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系,現為哈佛大學科學史系福特講座教授,2001年獲科學之社會研究學會頒發貝爾納獎,該獎項意在表揚長期致力探討科技的社會層面之傑出學者。目前他研究的課題有:食品營養學的歷史、應用於企業的科學的本質、現代學院與工業的關係。他長期為《倫敦書評》、《紐約客》撰稿。

  謝平有許多著作討論科學知識的社會史。《真理的社會史》在1996年獲頒科學之社會研究學會的弗萊克獎(表彰三年內最優秀的科技研究書籍)及美國社會學會的莫頓獎。與賽門.夏佛合著的《利維坦與空氣泵浦》獲2005年伊拉斯莫斯獎,荷蘭王儲威廉—亞歷山大在頒獎時稱譽兩位教授「全然改變了我們對科學與社會的看法」。

譯者簡介

許宏彬

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(SOAS)歷史學博士。大學時曾混跡於化學實驗室數年,洗過試管燒杯、參加研討會,後任東部國中理化教師,現為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。研究興趣為醫療史、科技史與STS(科技與社會)研究。

林巧玲

 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組碩士,曾任職出版社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