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Muriel Barbery / 陳春琴 譯
故事內容:

故事場景發生在一戶四百坪富豪式的公寓裡,內容分為二大主軸交疊敘述。

第一部份的主角是54歲的門房;外表不修邊幅、孤僻、身材粗壯的中年寡婦荷妮,一位外表平凡、看似低俗貧窮的老婦,其實這是她偽裝自己的方式,讓身處於巴黎達官顯貴大樓裡的自己,表現得迎合世人心目中對普通門房既有的卑微印象;努力地隱藏任何跡象,不被人發現披著那不相稱的貧窮身分之下,聰慧、柔軟的她。

她滿意於這樣的外顯鄙陋、心靈豐愉的日子,直到新住戶─小津先生的搬入,對荷妮心靈智慧的考驗接踵雜沓而來;小津先生的睿智眼神看透荷妮多年來所有的虛應偽裝,刺蝟下的優雅自此無所遁形;也因為小津先生的出現,改變了一直以來對不同身份人的防備,兩人的相知,讓荷妮準備要接納一直阻絕在內心之外,不一樣的人際關係,卸下刺蝟孤獨、開展內在細緻的優雅。

然而當荷妮當開始相信:或許愛情,真能克服所有難關;或許,外貌、經濟狀況平凡的自己,也能尋得真正的幸福。豈料隔日一早,荷妮便踏上人生終站,車禍意外身亡。靈魂彌留之際,荷妮在心裡對著小津先生說:您一度讓我相信茶花境界的可能性,您是反抗命運安排的神奇香脂。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呢?誰知道….我一想到我無法得到答案時,我不禁感到痛苦。如果有呢?如果您能在建立不可能的愛情下,繼續讓我歡笑、流淚、高談闊論呢?...........如果我一直不知道的話,那就是永遠。….我們如何決定生命的價值?芭洛瑪對我說,重要的不在於死,而是在死時我們正在做什麼。我死前正在做什麼呢?.....經歷了54年來的荒蕪感情、離群索居,我遇見了另一個人,而且我就要喜歡他…..我真想和你一起再喝一杯茶。……..

看似完美結局卻在荷妮的意外身亡,嘎然而止,留下對悵然與悔恨。

第二部份是同一大樓裏的12歲天才小女孩芭洛瑪,她有著傲人的家世背景,但並未為她帶來幸福。她厭惡身旁刻薄做作的一切,憎恨大人灌輸的假睿智;冷眼地看著大人世界的虛偽,懷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。如果成長只為了拋下面對自己的真摯、活出自己的勇氣,那麼成長的代價不僅太高、也不值得。聰明的她在小小年紀便看見了社會環境所強加於其上的框架,也看了框架中人性的扭曲與作態。其不僅感到厭煩,甚至鄙夷那樣的存在,未能忠於自己的生命,彷彿失去了活著的價值與意涵。也因此,芭洛瑪不斷思考著結束生命的可能。對她而言與其空虛無意義的活著,不如如同櫻花在最烈豔時分結束自己生命,留下永恆之美。因此,芭洛瑪暗許要在7個月後的13歲生日時放火燒屋,結束自己的生命。直到她遇到新鄰居─小津先生,間接認識了樓下門房荷妮,各方面看似差距十萬八千里的荷妮與芭洛瑪,卻是如此的相像、同樣的感覺於,他們所隱藏的那份特殊想法與生活真相,也因此展開短暫的屬於他們的忘年情誼。故事尾聲,荷妮的驟逝因而使芭洛瑪生平第一次體會「永不」” 的意義、頓悟生命的真締;她說:當我們真正在面臨到「永遠不能」之前,我們都一直以為我們能夠掌握面臨在眼前的事,然而卻沒有一件事好像是肯定的。我想就在我自殺之前的幾秒鐘,「永遠」地結束對我而言仍然是個很空洞的字眼。可是當我們心愛的人消失時,……..我可以告訴您那會令人很痛、很痛、很痛。就好像煙火突然之間熄滅,一切都變得很漆黑,覺得身體虛弱、心中作噁,每個動作都要費很大力氣去做。…..今晚我心力交瘁,心想,追根究柢,生命也許就是如此:有很多絕望但也有很美的時刻,在這美的時刻中,時間和以前不一樣了。就好像音符在時間中打開了一個括弧,像是延長線………..荷妮,今後我要為您在「永不」中追求「永遠」,追求世間的美。

「準備好要愛了嗎?」是荷妮送給芭洛瑪的人生課程。不被世俗規則的框架給限制住,時刻把握對夢想的追求,即是送給短暫一生最好的禮物。

心得:

1.  作者是個哲學教授,故事內容充滿了哲學的論述與對人性探討,看來艱澀的文句,讀起來隱藏詼諧有趣。它沒有一般小說有著曲折或複雜的情結,沒有章回小說的”下回分曉”,以獨白或日記體方式,道出人性與人生的偶然與巧合;作者藉這本書批判當今的浮華世界瀰漫著虛假情意、矯揉造作,透過芭洛瑪與荷妮哲學思辯,對比社會上唯物主義、社會階級的框架與鴻溝,同時在辯證中尋找人生的價值。

2.  一個有名的寓言曾提到,一群刺蝟因為寒冷想要靠近取暖,卻又被彼此的刺扎傷。若以此比喻人,即是那堅實防衛的心!只是,為何需要防守如此嚴密?堅實的內裡往往躲藏著一顆受傷的心靈。因為害怕再次受傷,所以用層層的防護包裹起來。而那包裹若由外往內看是個保護,但相對的,由內往外看卻是個阻擋。一個受傷的心靈往往渴望呵護、渴望陪伴,但是所謂的保護、以及對於人的不信任,卻往往成了自我設限的框架。矛盾的困境不僅讓自己身陷其中,面對外在的互動也容易掉入某種層面的退卻。因為釐不清內心的想望,所以找不著面對外在的自己。因為畏懼,所以在人群中退縮著,或者面對他人的接近選擇了抗拒、甚至刺傷他人以避免彼此進一步的接觸;這便是刺蝟。

每個人都用許多面目活在世上。我們都試圖隱藏真正的自己,其實每個人在生活裡不也是一直扮演著不同程度剌蝟的角色。因為我們總習慣保護自己、將自己隱身在最熟悉的角落、張起保護傘,深怕被人侵入我們劃地自限的保護區中。正因著身上帶著剌而無法去擁抱著別人,也因而無法對待別人像我們渴望別人如何地對待我們一樣。

《刺蝟的優雅》一書的意義並非主角終於覓得知音,而是我們該如何在掙扎中突破自我,傷疤無法掩蓋,或許是我們該想辦法美化、假裝,但總有一天會露出真面目;逃避,無論走多遠都會回到原點,真誠的面對他人,他人也會真心回應你,只要我們努力,也許總有一天會有好運降臨。

什麼驅使自己隱藏了心? 是人性,它讓人失望

什麼驅使自己打開了心? 是真心,它使人重生

命運就是命運,該珍惜的就該去珍惜。

因為你永遠也抓不準,命運會將你帶往何處。

用心去對待身邊那個惜你、諒你、一如愛他自己一樣愛你的人,

用心去珍惜身邊那得來不易的幸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