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書名:培養樂觀的小孩 作者:鮑伯.墨瑞、艾莉西亞
以親子關係為重心的七大步驟:
步驟一:別讓你內在破壞者影響家庭
步驟二:工作和家庭之間找到平衡
步驟三:為自己和孩子建立支持網絡
步驟四:建立明確的家庭決策程序
步驟五:建立規矩、角色和儀式
步驟六:創造出適度讚美的家庭文化
步驟七:發展並培育共享的價值與信仰

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
不是一大筆信託基金或者頂尖的教育,而是對付挫折的恢復力以及堅定不移的樂觀心態,讓孩子不論受到什麼打擊都能安然度過。
如何運用需求導向對話法
妲雅和湯比用的是我們所發明的「需求導向對話法」四大步驟:

1.認清你的功能需求,要確定這些都是為了滿足四大基本準則、符合四大領域,而且是屬於優先事項。你可能要把這些寫成一個「需求總表」。
2.將這些需求告訴別人。
3.鼓勵別人反過來告訴你,他們對你有什麼要求。
4.討論所有的需求,指出哪一條可以辦得到、哪一條不行。若有可能,彼此協調。把彼此都同意要配合的需求用紙筆記下來。
四大準則
1.明確。需求要能具體而不籠統,這就常會包括了關於頻率、何時,以及用何種方法的指示。
2.行為取向。需求得要解說什麼該做、什麼不該做。清單中的需求不應牽扯到感覺、想法、認識或接納。這些都是無法衡量或以命令辦到的情感和認知。
3.可執行。先別耽心清單的特定象是否配合,要考慮的是處於相同立場的人有沒有可能做到。(你的母親可能會說,她沒法子不主動提供意見教你如何帶小孩,但是成熟的人應該有可能自我節制別那麼做。)
4.適宜。需求必須適合所屬的人際關係。妲雅要姊妹讓她有時間和丈夫單獨相處就十分正常,她姊妹也認為本來應該如此。

四大領域
1.身體安全。屬於這類的需求包括:金錢(妲雅要湯比暫緩去找他認為「理想」但比較沒有那麼多收入的景觀園藝設計師,在她準備好再去上班之前先繼續待在通用汽車公司);和健康有關的需求(湯比要妲雅每天休息兩小時);還有其他安全層面有關的需求,像是晚上把門鎖好。
2.情緒穩定。這通常包含與信任有關的課題,像是說到做到,或是要講實話。
3.注意。湯比要妲雅每天花兩個小時和他在一起就屬於這個領域。
4.重要感。湯比要妲雅每天都要說對她來講他是多麼的重要,這就使他確信就算是太太主要都專注在和孩子建立依附關係,依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
優先事項
只因為你對某人有需求,或別人對你有需求,並不表示雙方都已同意這個需求。在「需求導向對話法」中,拒絕別人的需求或相互協商出讓步的辦法,都很重要。為了認清哪個需求最重要,哪些你可以讓步,哪些又要堅持到底,把他們區分成不同顏色的「分區」很有幫助。這些分區依重要性由低到高是綠區、黃區和紅區。

l綠區。綠色的需求是基本需要或願望。妲雅可能會想要湯比每天幫她搓背十五分鐘,但是他也可以幫她按摩腳或只要抱一抱。綠色的需求通常是關於貼心照料,有很多不同方法可以合乎這類需求。
l黃區。黃色分區的需求比綠色分區的需求更重要,但是仍然多少有些彈性,也可以商量。例如,這對夫妻要好朋友等太太有機會休息之後再每週來拜訪,不過要是某位朋友參與重大的工作計畫或去旅行,當然可以之後再安排時間來找她,他們都能體會諒解。
l紅區。依妲雅的需求,湯比告訴母親不要批評媳婦的育兒方法。如果湯比的母親繼續批評而讓妲雅變得沮喪,只好請她別來。不顧紅色的需求會損傷彼此關係,有時甚至無法挽回。

需求真的有作用

雖說,光是想清楚自己對生活中相處的人有什麼需求,就對自我認識很有效,並且有助於對抗負向的兒時養成程序,這不過是第一個步驟。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需求,必須讓別人知道內容是什麼。很多人剛開始會覺得很恐怖。他們會這麼抱怨:「可是人家會覺得我的要求太多了!」或者是說:「別人聽到會以為是批評或控制。」或:「反正別人才不會在乎呢。」

一旦人們鼓起勇氣開始逐條溝通所列舉的需求,體會到隨之而來的親密感和相互了解,上面的反對之詞全都煙消雲散。不論如何,還是讓我們研究一下這幾個反對的說詞。前文已經提到過,人類是互相依存,所以「有所求」是很自然的。事實上,如果有人批評你「需求太多」或是讓你因為提出要求而感到羞愧,其實是想要控制你。

告訴某人你的需要只不過是講述你自己,而不是在說別人。如果聽的人覺得是批評或者控制,錯不在你。一旦了解到他們可以拒絕、協商,甚至提出自己的需求,人們多半會覺得這個「需求導向對話法」也對他們有好處。

你可能會發現,別人如果想要和你建立彼此信賴的人際關係,要是能夠了解他可以具體幫你做的事情有那些都會鬆了一口氣,也會樂於盡力而為。人類天生就是要彼此互相支持;合作和利他都記載在人的基因裡。幫助別人或滿足別人的需求,神經系統就會有幸福感回饋,如果辦不到或不曉得別人對自己的需求是什麼,就會覺得沮喪。要是別人能滿足我們所提出的需求,我們也會得到相同的回饋。

是界限還是防線

適當表達自己的需求可以設定界限,讓你和孩子更為親密,而不是製造隔闔。

如果你對三歲的珍妮說:「我要你別在大廳裡又跑又叫」,不但是對她提出要求,也是設定了界限。你所說的話還有以下的隱藏意義:「和我維持關係的最好方法就是別在大廳裡又跑又叫。」不管對象是誰,你所提出的每一個需求都是對於彼此關係的聲明。如果對伴侶說:「我要你別在孩子面前跟我唱反調」,就是在兩人的關係中畫定清楚的界限。要是她不同意你的請求,或是同意之後還是無法顧及你對孩子的權威,她其實是在說:「我才不重視你設的界限。」

界限和防線不同,界限並非固定而且無法穿越。需求和人一樣會改變,也會隨著交往的對象而變。界限可讓你保持闗係又能覺得很安全。另一方面,防線會拒人千里之外,也比較僵化而不健全。

溝通彼此需求時的指導原則

有許多方法可對別人提出要求並查明他們對你的需求,不過真正的實行方式會依情境和彼此關係的本質而定。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即時提出需求,像是別人越過你設定的界限、批評你或答應的事情沒有辦法做到的時候。(此時所提出的需求可能像是:「批評並不是和我講話的適當方式,我要你別批評我。」或是:「我要你說到做到。」)為了克服使用「」,,我們通常會建議說其實人們在提出要求的時候才不會,像是和店員或收費員講:「我想要張收據」。

在像是配偶、好朋友,或同事之類緊密且重要的關係中,最好能用更有組織的方式提出要求(關於孩子的部分稍後會提到)。這就要先把自己的需求寫下來,也請他們寫下自己的需求。如果他們沒有讀過本書或是《樂觀自己找》(Creating Optimism),可能要先講解需求背後的理論(讓人們的關係更緊密,並能促進個人的幸福和效能),還有四大準則與四大領域。別忘了告訴他們,對每一項要求都有權拒絕或提出協商。就有個人忘記講這個部份,結果他還覺得奇怪怎麼伴侶根本就不願討論彼此的需求。如果認為所提出來的都是不可協調的命令,又有誰想做這種討論?當然,不管怎麼說,如果別人不能接受你對彼此關係設下的條件,尤其是紅色區的需求,將來一定出問題。
讓別人知道你對這個過程十分重視,也認為這樣可以讓你的家庭、工作場所或是友誼好上加好。告訴他們你想在什麼時候進行討論,還要確定他們也會寫好對你的需求總表一塊帶過來。我們發現,如果沒有設下絕對的期限,這個過程會無盡期一直拖延下去。

可能要會面好幾次,才有辦法逐條談論完所有表上所列出的需求。我們的建議是,彼此輪流唸出自己的一、兩條需求,然後問問在場眾人有沒有聽懂,能不能辦得到。重要的是,整個程序下來你手頭會有一張清單寫下大家所認同的需求,彼此都能回過頭來參考。也許可以請某個人把協商的結果記下來,再影印好分給大家。一旦寫好「需求總表」,還應該經常聚在一起檢討答應的項目有沒有達成,或是需要怎麼協調配合。把這些會面納入行程表裡,切實遵行!(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提出彼此的需求,請參考《樂觀自己找》一書裡的詳細說明)。

───
秘訣:「需求總表」不僅是為了目前生活中相處的人所設計。你也可以針對假想的支持者、朋友或褓姆(或者,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可以想像終身伴侶或之前的配偶),這說不定跨出了第一步要把更多能支持你的人納入生活中。

本書共有三部分:
第一部份:清楚說明培養樂觀孩子的關鍵因素,幫助父母認識0-6歲兒童的各階段情緒發展的需求。
第二部份:提出樂觀教養七大步驟,如何建立有效溝通、適度讚美,建立樂觀家庭文化。
第三部份:孩子有情緒障礙,或面對親人過世、離婚,本書帶領親子如何樂觀面對人生轉變。
「樂觀教養有如儲存能量,强化子女情緒管理與社會適應能力,增强兒童挫折復原力,以及憂鬱症的免疫力。」

P.9父母管教若為批評、完美主義、冷漠、或過度保護與兒童的憂鬱有正相關。
p.128父母必須把規則與期望都說明白,而不是指望孩子能夠自行猜測。
p.132感受到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是幸福的基礎。
p.144腦子並不是一出生就呈現最終的型態,它的設計示要藉由和環境的互動才會成熟。
P146家規能讓孩子發展出大的內在控制意識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