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書名:問題背後的問題(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, QBQ)

作者:John G. Miller 譯者:陳正芬

出版社:遠流


重點說明:

一、遭遇沮喪或某種挑戰時,一般人往往先產生「負面」和「防衛」的反應,這時最先出現腦中的會是「錯誤的問題」。

二、腦中出現「錯的問題」,不是「接受」或是「拒絕」。回應「拒絕」的最好方法是提出更有擔單的問題。

三、QBQ的最終目標:行動。

四、QBQ的基本概念:每個人都能自由做出更好的決定,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

五、QBQ的精神(精髓):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,當下做出更好的抉擇。換言之,人怎麼解釋自己的遭遇,就怎麼過生活(個人擔當)。

六、QBQ的三項指導原則:

(一)、以「什麼」、「該如何」來發問。

(二)、包含「我」在內,而不是「他們」、「我們」、「你」或「你們」。

(三)、焦點放在「行動」上。

七、QBQ是實踐「個人擔當」的工具。

八、「個人擔當」的意義: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想法、行為及其產生的後果承擔起責任。

九、有擔當的人責怪誰呢?誰也不怪,包括自己在內。

十、實踐個人擔當的方法:修練自己的想法,接著問比較好的問題,最後付諸行動。

十一、個人擔當的重點:不在改變他人,而是先改變自己,進而改變現況。

十二、QBQ能夠成功的關鍵想法:「我只能改變我自己」。

十三、QBQ不是縱容別人,一肩扛起別人的義務責任,更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,為別人代勞。也就是說,不是服務別人,而是「不服務」任何人。

十四、「行動」是QBQ的終極目標。

十五、行動的意義:

(一)、即使失敗、錯誤,卻也帶來了學習與成長。

(二)、結果是解決。

(三)、需要勇氣。

(四)、建立信心。


說明:

一、例如:「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?」(小媳婦心態)、「他們什麼時候才會…?」(別無選擇、只能乾等)。這些問題代表壓力、拖延。而避免和解決的方法:行動

二、「責怪」究竟是誰搞的鬼,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。反而製造恐懼,摧毀創造力,在人與人之間築起高牆。

三、例如:「誰的錯?」、「誰沒有做好?」(責怪)。一味將注意力放在不存在的事物上,只是徒然浪費時間和精力。所以,將問題包含「我」,把焦點由他人與週遭環境中移開,進而反求諸己。

四、例如:「我該如何解決問題?」、「我該如何…?」

五、欣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與優點。

六、QBQ使組織成員不再相互指責、推拖或互相對立,而是激發彼此的至善的心,彼此同心協力、同舟共濟,

七、讓美好的事情不斷發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unlibr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